你有没有在小区门口见过这样的场景:笑眯眯的年轻人举着牌子喊“扫码加好友,免费领鸡蛋”,街坊邻居们排着队有说有笑。可你知道吗?这免费鸡蛋就像鱼钩上的蚯蚓,吃下去容易,吐出来难。今天咱们就拆解这套“连环计”,让你看明白骗子是怎么从一颗鸡蛋开始,慢慢掏空钱包的。
第一步:鸡蛋钓大鱼——扫码背后的玄机
摊位上摆着几篮子的新鲜鸡蛋,工作人员嘴甜得像抹了蜜:“阿姨,扫个码加好友就能领!”你想着“反正不花钱”,顺手就扫了码。这时候,对方紧接着递上第二个“福利”:“您再拉个老姐妹进群,还能多领三颗!”
骗子套路:用免费鸡蛋当诱饵,先获取你的联系方式,再用“邀请奖励”让你主动拉人。这就像撒网捕鱼,拉的人越多,他们的“鱼塘”就越满。
第二步:温情陷阱——群里藏着大生意
进了微信群,你可以发现,简直热闹得像老年活动室。群主每天准时发养生知识,从“吃大蒜防癌”到“拍打穴位治百病”,还时不时发红包雨。等大家放松警惕,群里就开始蹦出小程序链接:九块九的土鸡蛋、五块钱三斤的苹果……价格低到你心动不止。
骗子套路: 先用免费知识建立信任,再用超低价商品培养购物习惯。这时候商家其实在亏本,但他们要的不是这点小钱,而是让你养成“群里东西便宜”的错觉。
第三步:温水煮青蛙——涨价涨得悄无声息
当你习惯了在群里捡便宜,真正的戏码就开始了。某天突然弹出“限时满100减50”的大额券,商品却悄悄变了样:几十块的“有机杂粮”、几百块的“野生蜂蜜”,后来甚至冒出几千块的保健品。这时候你发现,免费鸡蛋从一天领三颗变成三天领一颗,想多拿?得拉五个新人!
骗子套路: 逐步提高消费门槛,用优惠券刺激买更贵的东西,就像喂鸽子先撒谷子,等鸽子靠近了再撒玉米,最后直接卖饲料。
第四步:收网割韭菜——天价商品登场
当群里晒单的人越来越多,八千八的“磁疗床垫”、三千六的“清血管神药”就冒出来了,群主还会搬出“专家”讲课,配上“XX阿姨用了腰不疼了”的聊天截图。等你咬咬牙买了上万元的产品,可能某天醒来发现群被解散,所谓的“厂家售后”再也联系不上。
骗子套路: 利用从众心理和权威效应,把普通商品包装成“救命神器”。这时候你早被优惠券和群友晒单“洗了脑”,掏钱时还觉得自己赚了便宜。
为什么总有人上当?其实就是三大套路:披着“温情”外衣: 喊你“叔叔阿姨”,逢年过节送小礼品,让你以为是街坊邻居在关照生意。放长线钓大鱼: 前期亏本培养信任,等你放下戒心再狠狠收割。钻法律空子: 卖的都是标价商品,就算你事后发现买贵了,对方一句“市场定价”就能推干净。
说到底,这些骗局能成功,就是摸准了中老年人的生活习性,这辈人经历过物资短缺的年代,见不得浪费,总觉得"买得越多越划算",并且非常注重人情往来,抹不开面子拒绝"热心人",另外,对新鲜事物了解还是不够,分不清正规电商和钓鱼链接的区别。
下次再遇到"扫码领鸡蛋",咱们就得留个心眼儿了,免费的东西最贵,嘴甜的人未必心善,掏钱之前先睡一觉,遇上拿不准的事,别怕麻烦儿女,现在年轻人见多识广,让他们帮忙上网查查资质、比比价格,可能就避开个大坑,辛苦攒的养老钱,可得花在刀刃上!#老人免费领鸡蛋骗局#